红五军团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其前身是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。1931年12月,在赵博生和董振堂等人的领导下,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在江西宁都宣布起义。起义后,26路军奔赴苏区,最终转变为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五军团。红五军团在长征期间的表现非常出色,尤其是在承担后卫任务时,他们多次成功击退敌人的追击,极大地确保了中央红军主力能够顺利北上。凭借着这一卓越的表现,红五军团被誉为“铁流后卫”。
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两位在红五军团中曾经表现非凡的奇人,他们的经历各自充满传奇色彩。首先要介绍的是赵章成。赵章成本是西北军的成员,在董振堂发动宁都起义后,他加入了工农红军,并在同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。这一决定,开启了他一段极富传奇色彩的军事生涯。
尽管赵章成的文化水平并不高,但他却有一项与众不同的技能——迫击炮使用。凭借这项技能,他在军中声名鹊起。除了早期的训练,赵章成的天赋也不可忽视,他对于迫击炮的掌握可谓是出神入化。在红军长征期间,赵章成凭借一次极具历史意义的战斗,真正证明了他的才华——那就是强渡大渡河的战斗。此战中,他用三发炮弹决定了战局,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胜利。
1935年5月末,红军抵达大渡河,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:敌军火力凶猛、天险阻隔、后有追兵、补给紧张。最为紧迫的任务是如何渡过湍急的大渡河。敌军在河对岸设有坚固碉堡,若不摧毁敌人据点,强行渡河几乎不可能。在红军的努力下,十八名勇士成功渡河,但敌军火力过于强大,他们一时无法摧毁敌人碉堡,形势十分严峻。
展开剩余75%就在大家焦虑万分时,赵章成挺身而出。此时,只有一门迫击炮和五发炮弹可用,很多人对结果充满了不安,毕竟在如此复杂的地形和条件下,要命中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。然而,赵章成非常冷静,他坚信自己能够完成任务。经过精准的目测,他第一发炮弹虽然未能直接命中,但却成功迫使敌人碉堡的侧面发生爆炸。接下来的几发炮弹准确无误地命中目标,最终摧毁了敌军碉堡,使红军成功占领了阵地。
这三发炮弹,毫不夸张地说,改变了战局,决定了红军能否顺利渡河的命运。这一战斗后,赵章成被毛主席亲自授予“神炮手”称号。林彪、耿飚、杨成武等人也在后来的回忆录中提到过这段历史,感慨赵章成在战斗中的出色表现。
赵章成不仅在长征中展现了惊人的炮击技艺,在抗战时期也继续创新发展。他通过研究改造迫击炮,使其可以平射,甚至发明了“土法化学炮”,利用辣椒面迫使敌人从碉堡里出来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他能够同时操作三门迫击炮,并且射速极快,连敌人都误以为红军拥有一个迫击炮排。而赵章成的发射技术还包括单手托炮管的发射方式,这一技术至今仍被我军广泛使用。正如当年林彪所说,赵章成已经将迫击炮使用技巧发展到了艺术的境界。
除了赵章成,红五军团中还有一位同样令人敬佩的人物——左叶。左叶出生在江西的一个佃农家庭,童年生活异常艰苦。1927年,他加入工农革命军,并随毛主席上了井冈山。后来,在红八军团成立后,左叶被任命为后勤部长。红八军团撤销后,他跟随董振堂转入红五军团,继续担任后勤部长。
左叶原名左宝玉,性格直率、火爆,堪称加强版的李云龙。在红八军团时,他就展现过惊人的魄力。一次,红八军团在湘江战役中遭遇敌人围困,左叶坚决反对分散突围的提议,甚至拿起菜刀威胁同僚,最终帮助军团通过团结一心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圈。这件事显示出他坚定的决策力和领导力。
在随后的岁月里,左叶的直性子再次爆发。特别是在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,左叶因公开反对张国焘的南下战略,得罪了张国焘,导致自己从团长降职为宣传科科长。即使如此,左叶依然我行我素,不怕得罪权贵。1938年,在延安,左叶因怀疑特派员投敌而与其发生冲突,甚至拿出枪威胁对方,最终他因冲动而受到处分。然而,几年后,这位特派员确实被揭穿为敌特,左叶的做法得到了恢复。
左叶的勇敢和直率也体现在对王明的冲突上。1937年,王明回到延安后过得奢侈,左叶对此心生不满,并在一次偶遇中直接对王明展开暴力攻击。这一事件引发了军中的广泛讨论,尽管左叶因此遭到批评,但不少战士私下认为他的做法颇为解气。
左叶的一生充满了挑战和冒险,他不仅在战场上英勇奋战,在生活中也充满了不拘一格的个性。尤其是在辽沈战役中,左叶带领8000部下将准备逃跑的廖耀湘军团赶回包围圈,为我军全歼敌人提供了关键的帮助。
新中国成立后,左叶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,直到1992年去世,享年80岁。赵章成与左叶,这两位红五军团的英雄人物,凭借着各自的过人才能和勇气,留下了许多传奇的故事,他们的经历为那个时代的英勇奋斗注入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发布于:天津市诚利和配资-配资证券开户-炒股配资之家网-现货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